2025 第七屆和泰公益夢想家

*最高20萬公益實作津貼採申請制,實報實銷,詳細辦法請見本活動活動簡章。

計畫理念

你是否渴望為社會帶來改變,卻不知從何開始?
想豐富個人經歷,卻難以找到真正有意義的活動?
想發揮影響力,卻總缺少行動的契機?
別擔心!我們將為你提供一條實踐理想的道路,讓你的熱情轉化為實際行動!

2025 年和泰集團舉辦「和泰公益夢想家 ESG 提案實作行動」,為有夢想的你提供追求理想並實踐的機會。提案主題回應和泰集團永續發展主軸「Mobility-移動自由」、「Openness-社會共好」、「Value-人才價值」、「 Eco-環境友善」,只要勇敢提出想法並付諸實踐,和泰集團就會給你滿滿的支持!

在「和泰公益夢想家」,你能在提案過程中累積團隊合作經驗,在成為實作隊伍後,更將獲得每隊 20 萬元*的公益實作津貼,用以公益提案落地執行。和泰集團更提供和泰企業永續課程、一對一業師諮詢輔導、社會創新組織實地探訪資源,協助深入了解不同領域社會問題。

期許各位公益夢想家保持初心、大膽追夢,讓和泰陪你一起推動社會更美好而大步邁進!

*最高20萬公益實作津貼採申請制,實報實銷,詳細辦法請見本活動活動簡章。

計畫主題

第七屆公益夢想家提案主題以「移動自由(Mobility)」、「社會共好(Openness)」、「人才價值 (Value)」、「環境友善(Eco)」四大主軸為核心,鼓勵參加者透過觀察生活周遭的人、事、物,思考「自己」與這些議題的關聯性,並發想「自己」如何在這些議題中展開具有創新、創意的行動方案,實踐對社會的正向影響。

*提案主題需聚焦於上述四大主題中

  • Mobility移動自由

    現代社會的發展與便利的交通息息相關,本議題鼓勵隊伍運用和泰集團的移動服務(如:iRent、yoxi、和運租車等)探索多元移動需求,打造更便捷、友善的移動體驗。

    範例參考
    • 提升移動便利性
    • 推動智慧交通
    • 優化共享經濟
    • 解決各群體交通需求
    • 更自由與無障礙的移動體驗
  • Openness社會共好

    和泰集團長期推行社會關懷,期許隊伍以社會需求為出發點,透過行動提升社會福祉,擴大正向影響力。

    範例參考
    • 促進個人身心健康
    • 提供支持系統協助人們建立良好心理素質與社交能力
    • 強化社群網絡並促進群體和諧運作
    • 關懷特定族群創造友善與包容的社會環境(如:資訊判讀、媒體識讀、關懷高齡、少子化等)
  • Value人才價值

    和泰集團注重人才發展,致力打造幸福職場,本議題引導隊伍進行自我探索與發展職涯,發掘個人潛力,培養具備未來競爭力的人才。

    範例參考
    • 透過職涯探索增進自我認識
    • 推動多元學習與自我價值認同
    • 提供資源與支持,幫助個人在快速變動的社會中找到自我價值與定位
  • Eco環境友善

    和泰集團致力建構淨零藍圖,實施環境友善措施,本議題期望隊伍以創新思維探索環境議題,提出永續行動方案,推動自然生態的保護與改善。

    範例參考
    • 保護陸地與海洋資源
    • 環境/生態保育、動物救援行動
    • 提升社會大眾永續意識,共同打造更友善、更健康的地球環境

計畫亮點

  • 自我探索培力

    自我覺察

    孵夢期引導青年看見自己與世界的關係,進一步找到希望解決的問題

    團隊動能提升

    舉辦議題式交流活動,促進跨組互動及多元領域議題交流

  • 社會創新實作累積

    創新思維工作坊

    於尋夢期舉辦工作坊,提升青年問題解決、邏輯思維軟實力

    社會創新組織參訪

    於夢想實踐期安排非營利組織或社會企業參訪,使青年進一步認識第一線服務單位

  • 夢想實踐補給

    夢想業師

    每隊配有主導師及夢想業師各一位,針對不同主題與執行內容給予專業諮詢

    夢想實作津貼

    每隊將有最高 20 萬元實作津貼(實報實銷),並有機會獲得續航資源

計畫架構與時程

  • 孵夢期

    • 3/14(五) - 4/27(日)
      計畫報名
    • 3/24(一) – 3/28(五)
      計畫說明會三場
    • 4/28(一) – 5/14(三)
      書審及面試審查
  • 尋夢期(初賽)

    • 5/14(三) - 6/6(五)
      培力活動
    • 5/24(六)
      夢想充電工作坊
    • 6/14(六)
      初賽評選
  • 夢想實踐期

    • 6/16(一) – 11/28(五)
      實作期
    • 6月 夢想啟航會議
    • 7月 - 8月 社會創新組織參訪
    • 8月 - 9月 夢想業師諮詢輔導
    • 10月 拾夢陪伴會議
  • 夢想成真期

    • 11/29(六) - 11/30(日)
      決賽暨成果發表日

報名時程

  • 計畫報名

    期間將舉辦說明會
    與其他周邊活動請見最新消息

  • 提案審查

    包含書審與面試環節
    詳細資訊請參考報名簡章

  • 入圍公布

    錄取20隊入圍

計畫培訓介紹

  • 尋夢期

    入圍 20 隊初賽隊伍
    夢想充電工作坊

    攜手學習家、Social AED專業講師,透過議題分享、交流討論等方式,提供初賽隊伍在提案主題方向之建議,並賦能提案企畫技巧,協助隊伍為評選做好充足準備。

    時間:5月24日(六)
    地點:和泰汽車(台北市中山區松江路121號)

    初賽評選

    初賽隊伍將針對提案內容進行簡報,評審將依所有初賽隊伍之提案進行提問,並依初賽評選標準選出至多 10 隊夢想實踐期之實作隊伍。

    時間:6月14日(六)
    地點:和泰汽車(台北市中山區松江路121號)

  • 夢想實踐期

    初賽評選 10 隊
    6 月夢想啟航會議

    陪伴夢想家隊伍展開夢想實踐行動,並進行夢想業師媒合需求討論。

    7 - 8 月社會創新組織參訪

    將視實作組別之主題,安排 2 場次社會創新組織參訪暨跨域交流活動,活動安排將分別於 2 個整天進行,透過與實地工作者交流,蒐集第一線的觀察與回饋。(每隊需有超過 1/2 成員參加至少 1 場次參訪活動)

    8 - 9 月夢想業師諮詢輔導

    每組會有至少一位夢想業師,針對實作方案進行討論,由業師提供夢想家專業的建議與陪伴。

    10 月拾夢陪伴會議

    針對實作成果進行摘要討論,作為夢想成真期的成果發表預備。

夢想業師介紹

  • 學習家有限公司
    羊正鈺創辦人/執行長
  • 日裏文創事業有限公司
    (果嶼)
    黃子軒創辦人
  • 多扶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劉亦中副總經理
  • 社團法人台灣I-LIFE國際行動協會
    賴雷娜創辦人
  • 社團法人國際技能發展協會
    (Skill for U)
    黃偉翔創辦人兼執行長
  • 萬秀孫文創股份有限公司
    張瑞夫負責人
  • 銀色大門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孫士姍執行長

計畫辦法

  • 報名須知
  • 評審機制
  • 評審委員
  • 保證金與公益補助
  • 活動附則

報名資格

  • 隊伍組成須為 2 到 6 人。
  • 隊伍成員皆需具備「大專院校(含碩博)或高中職在學學生」身分。
  • 隊伍成員不限國籍,但需能以中文流暢溝通與書信往來。
  • 提案內容不得為以立案之公司行號、協會、基金會等組織之既有業務或專案。

報名方式

組成夢想家隊伍,提交報名表單
  • 組成隊伍:
    以 2 至 6 人為一隊,組成隊伍參與計畫。
  • 兩階段提交報名:
    以隊伍為單位填寫報名表單,請於表單中提供所有隊員,以及提案動機等相關資訊。
    STEP 1. 填寫線上報名表單,填寫完畢即可獲得提案企畫書模板。
    STEP 2. 填寫企畫書模板,email 至協辦單位 dreamfighter.dmb02@gmail.com,即完成報名。

※記得要完成提案資料繳交,你們隊伍才算是真正報名成功哦!單純提交報名表單沒有提案資料是不會進入審核的。

面試名單通知

5/7(三)主辦單位將以 email 信箱通知通過書審之隊伍名單,請回覆信件確認面試時段,以利面試時間安排。

入圍名單通知

5/14(三)主辦單位將以 email 信箱通知通過面試之隊伍名單,屆時請回覆信件中所需之相關資訊,以完成參賽確認手續。

報名時程

計畫報名:3/14(五) – 4/27(日)
孵夢審查:4/28(一) – 5/14(三)
  • 書審:
    4/28(一) – 5/2(五)
    5/7(三) 公布 30 支隊伍進入面試
  • 面試:
    5/8(四) – 5/12(一)
    5/14(三) 公布 20 支入圍隊伍進入初賽
  • 可不足額錄取
活動簡章下載

評審機制

孵夢期評選標準

  1. 議題洞察深度 30%

    能看見問題的根本原因,並挖掘問題未被解決的痛點。

  2. 社會衝擊程度 30%

    能清楚了解問題的影響範疇與嚴重性。

  3. 主題關聯度 20%

    問題與提案主題之關聯性,以及報名動機與預期收穫之關聯。

  4. 利害關係人廣度 10%

    能洞察對於重要利害關係人的影響。

  5. 資料完整程度 10%

    能清楚說明及呈現分析的內容。

孵夢期評選標準

初賽評選標準




  1. 社會衝擊程度 20%

    能有效解決問題,並有機會規模化社會影響力。

  2. 議題洞察深度 20%

    針對欲解決的問題有深入的了解以及分析。

  3. 利害關係人廣度 10%

    能連結或影響重要利害關係人一起投入。



  1. 企劃力 20%

    能展開有別於市面既有的解方,並有機會創造典範。

  2. 創新力 15%

    能清楚說明及呈現分析的內容。

  3. 簡報力 15%

    提案資料與說明足夠清晰明確,包含提案內容製作、報告台風等。

初賽評選標準

決賽評選標準





  1. 社會衝擊程度 20%

    能有效解決問題,並規模化社會影響力。

  2. 利害關係人廣度 20%

    能連結或影響重要利害關係人一起投入。

  3. 實踐力 20%

    於企劃實踐過程中持續優化方向與做法,以達到最佳成效。

  4. 延續力 20%

    提案未來持續發展或延續的可能性。

  5. 創新力 20%

    展開有別於市面既有的解方,並創造典範。

決賽評選標準

和泰汽車特別獎

  1. 與和泰連結性 50%

    提案內容是否與和泰集團「永續創新」的核心價值高度相關,包含符合企業願景目標,並能與現有資源結合。

  2. 與永續發展關聯性 50%

    說明提案內容可鏈結 SDGs 的關聯性,並清楚說明預期對環境或社會可能帶來的效益與影響力。

和泰特別獎

評審委員

  • 吳正煌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
    國際及體驗學習組
    組長

  • 馮燕

    國立臺灣大學
    社會工作學系
    名譽教授

  • 熊毅晰

    天下雜誌
    總監

  • 謝琴韻

    和泰汽車
    公關法務部
    部長

  • 黃正忠

    KPMG 安侯永續發展
    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總經理

保證金與公益補助

保證金

為確保培力與輔導效果以及計畫辦理品質,成功通過初賽之實作隊伍,每組需繳交 $3,000 元保證金,並將於成果發表日辦理完畢後歸還,詳細繳交辦法將於初賽評選後以信件通知。

公益補助
  • 20 萬

    公益實作津貼

    錄取實作之隊伍,將獲得執行公益行動計劃所需之公益實作津貼 20 萬元(實報實銷)。

  • 3-5 萬

    公益基金

    於成果發表日將評選出 3 隊獲得公益實踐獎,分別給予 5 萬元公益基金;另將評選出 3 隊獲得此次計畫的評審獎,分別給予 3 萬元公益基金。

  • 最高 10 萬

    美好人生公益延續金

    為鼓勵公益行動的延續與隊伍公益續航力,獲得公益實踐獎與評審獎的 6 隊隊伍可申請由財團法人美好人生健康促進基金會支持,最高達 10 萬元(實報實銷)的「美好人生公益續航金」,用以支持持續推動公益行動。

  • 1 萬

    和泰汽車特別獎

    為鼓勵同學深入結合和泰汽車資源發想公益提案,本屆特別增設「和泰汽車特別獎」,於初賽階段進行評選,選出與和泰汽車移動本業結合度高且具創意的優秀團隊頒發 1 萬元公益基金,支持青年從企業角度發想永續提案,探索更多創新公益可能。

活動附則

  1. 2025年「第七屆和泰公益夢想家」(下稱本活動)由和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主辦(下稱主辦單位),參與本活動之參賽隊伍及其人員,於報名完成時即視同接受主辦單位所公佈之競賽辦法、各項規則、公告與評審結果,若有違反之情事,主辦單位有權取消其競賽及獎助資格。若不願接受者,可於初賽評選開始前自由退出評選,惟需以書面告知主辦單位。
  2. 參賽隊伍保證所提供與填報之各項資料以及競賽資料內容,均屬:(1)真實且無侵害他人權益(包含但不限於肖像權、著作權及或其他智慧財產權)、(2)原創,並未抄襲他人或代筆之情形。如有虛假或侵害他人權益之情況,一經發現或經他人檢舉確認屬實,活動期間主辦單位得取消該作品之參賽資格;若為得獎作品,則取消得獎資格,得獎者並應繳回獎金及所有公益補助,獎項不予遞補。若有第三人對主辦單位主張權利,參賽隊伍應負責解決,並應負擔主辦單位因此所生之所有損失及費用(包含但不限於律師費用、訴訟費用、和解費用等),一概與主辦單位無涉。如有各項權利與創作時間先後之爭議,參賽隊伍應負舉證之義務,並對主辦單位最後之判定不得有異議。
  3. 參賽隊伍作品若涉及暴力、色情、詆毀、侮辱等或其他損害社會善良風俗、社會正義之內容,主辦/承辦單位有權終止該作品參賽權。
  4. 參賽隊伍成員皆需具有中華民國之大專院校(含碩博)或高中職在學學生身分,若經舉報 / 查證隊伍成員無在學相關證明,主辦單位保有取消競賽資格並追回所有公益補助及獎項之權利。
  5. 參賽隊伍提案計畫若已申請其他補助,本專案實作津貼可補足尚欠之經費,請於提案計畫中說明其他補助申請狀況,並且申請上限為 20萬元,舉例:(1)提案執行總費用需25萬元,已向其他機構申請5萬元,本專案可提供實作津貼20萬元。(2)提案執行總費用8萬元,已向其他機構申請5萬元,本專案可提供實作津貼3萬元;若提案計畫已向其他機構申請足夠之經費補助,重複向本活動提出申請者,主辦單位有權取消其競賽及補助資格,該隊伍應自負一切法律責任並繳回相關已補助之金額。
  6. 參賽隊伍因參與評選而提供之競賽資料內容(包括但不限於企劃書、簡報、海報、印製物、影片、歌曲等各項製作物),同意無償授權予主辦單位於宣傳本活動(不限屆次)、永續發展、行銷等相關範圍之利用(包括但不限於重製、公開播送、公開傳輸、改作、散布、公開展示、發行、公開發表等之利用)。
  7. 如參賽隊伍於競賽資料內容中有使用第三人之智慧財產權或其他權利(包含但不限於肖像權等),參賽隊伍應確認並擔保無任何不法或侵害第三人權利之情事,並已取得第三人對其再授權予主辦單位不限期間於台灣得以包括但不限重製、公開播送、公開傳輸、改作、散布、公開展示、發行、公開發表等各項方式利用之允許。
  8. 參賽隊伍同意主辦 / 承辦單位使用其個別成員或團體之相片或影片於網路、電子媒體、報章雜誌等宣傳用途。若有媒體提出採訪之相關需求,參賽隊伍需盡力配合。
  9. 參賽隊伍及其人員應以維護主辦單位聲譽為行事準則,若有任何問題,歡迎主動向專案人員反應,尋求解決,不應於未釐清事實前有任何詆毀之情事發生。
  10. 參賽作品均以網路上傳投件,惟因不可抗之天災人禍、電腦網路技術,或其他不可歸責於主辦單位之事由而造成之損失,主辦單位恕不負責。
  11. 參賽者所填寫之個人資料,主辦 / 承辦單位將善盡保密之責,絕不外洩,敬請安心填寫。當您透過本活動網站輸入個人資料參與活動時,表示已知悉且同意本活動個資告知事項(請見最下方)。
  12. 本活動獎品將不得轉換或兌換其他商品,得獎者需提供主辦單位所要求之完整領獎文件,並於指定時間內完成領獎。未依規定時間內完成手續者,視為放棄得獎資格。
  13. 參賽隊伍或個人如依中華民國稅法規定,須依法代扣所獲獎項10%~20%稅額時(主辦單位提供之獎金為含稅金額),如得獎者未依規定繳納稅額,主辦單位得取消其獲獎資格;另主辦單位不干涉隊伍內部分配獎項事宜。
  14. 主辦單位將於執行行動計畫期間之實體活動(包含但不限於夢想充電工作坊、社會創新組織參訪等活動)加保和泰產物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之公共意外險,當您同意加入計畫時表示已同意相關保險條款。
  15. 主辦單位將視實作隊伍主題安排 2 場社會創新組織參訪暨交流活動(兩整天),每隊需要派員超過1/2人數完整參加至少 1場,出席率納入成果發表評分參酌。
  16. 主辦單位將於初賽後一周內於活動網站公布晉級之10組隊伍,獲選之實作隊伍,需按公益企劃書展開實作計畫,且得向主辦單位申請公益實作津貼。實作隊伍須於規定時間內提交主辦單位指定之活動進度資料,以及製作成果報告書與決賽成果發表會簡報資料。若獲公益實作津貼之參賽隊伍,未依以上規定時間內執行、回報進度或完成結案報告,或未出具相關支出證明文件,且經主辦單位提醒後仍未執行,主辦單位保有取消活動資格並追回所有公益補助之權利。
  17. 公益實作津貼將分階段撥款:第一筆補助款項為核定之實作津貼 30%,撥款日期為確認實作起始日之四週內;第二筆為核定之實作津貼 30%,撥款日期為參賽者第10月夢想業師諮詢輔導完成後四週內;第三筆補助款項為核定之實作津貼40%,出席成果發表會後四週內撥款。
  18. 申請之實作補助津貼必須全額投入公益執行,並附上相關證明之發票、收據,核銷項目以人事費、業務費、交通及差旅費、雜支為主,實報實銷,申請上限20萬元。如補助金有未正當使用或有違法之情事,主辦單位有權取消其補貼資格,且該隊伍應自負一切法律責任並繳回相關已補助之金額。
  19. 主辦單位保有修改、暫停或取消本活動內容之權利,如有未盡事宜,悉依主辦單位相關規定或解釋辦理,並得隨時補充公告之。

個人資料蒐集告知聲明

和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和泰汽車)據個人資料保護法第八條第一項規定,告知下列條款內容,請活動參與者務必詳讀下列條款內容,當參與者於活動期間主動填寫相關個人資料時,即表示參與者同意和泰汽車依下列條款蒐集、處理、利用所提供之個人資料:
(一)蒐集之目的:「第七屆和泰公益夢想家活動」之執行、廣告、行銷目的。
(二)資料類別:個人資料(包括姓名、地址、聯絡電話、手機號碼、電子信箱及其他任何可辨識資料本人者等)。
(三)個人資料利用之期間、地區、對象及方式:

  1. 期間:參與者同意和泰汽車持續蒐集、處理及利用其個人資料,截至參與者主動請求和泰汽車刪除、停止處理或利用其個人資料或蒐集目的消失時為止。
  2. 地區:台灣、金門、澎湖、馬祖地區。
  3. 個人資料利用之對象及方式:由和泰汽車及其人員利用之,利用人員須依執行本活動辦法所規範之方式利用此個人資料內容之一部或全部。依個人資料保護法參與者有權請求主辦單位刪除、停止處理或利用其個人資料為止。參與者有權隨時請求主辦單位查閱、給予複本、或補正本人的個人資料,亦得隨時洽主辦單位表示拒絕主辦單位繼續蒐集、處理、利用或刪除其個人資料。若參與者不同意提供或提供錯誤之個人資料,主辦單位將取消參與者之參與或得獎資格。
  4. 依據個人資料保護法第三條,參與者有權透過【KPMG 安侯永續 張嘉玲 Cindy 研究員 cindychang4@kpmg.com.tw】聯繫和泰汽車,就和泰汽車保有之個人資料得行使下列權利:
    (1) 得向和泰汽車查詢、請求閱覽或請求製給複製本,而和泰汽車將酌收必要成本費用。
    (2) 得請求補充或更正。
    (3) 得向和泰汽車請求停止蒐集、處理、利用及刪除。
  5. 參與者不提供個人資料所致權益之影響:
    參與者得自由選擇是否提供相關個人資料,惟若參與者不填寫相關欄位時,將導致參與者喪失參與本活動之資格。

最新消息

常見問題

  • Q1 如果我想做的事情沒有完全符合公益夢想家的議題,我還能報名嗎?
    提案內容需聚焦於「移動自由(Mobility)」、「社會共好(Openness)」、「人才價值 (Value)」、「環境友善(Eco)」四大主軸的其中至少一項哦!其實這四大主軸包含的面向很廣,許多議題皆可涵蓋在內,如果擔心自己隊伍要做的議題不確定是否有符合到某個主題,也歡迎來信詢問
    ( KPMG 安侯永續 張嘉玲 Cindy 研究員 cindychang4@kpmg.com.tw )。
  • Q2 如果我想提案的內容涵括兩個或三個主題怎麼辦?
    如果你們隊伍有機會讓自己的提案內容涵蓋不只一個主題,那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可以在報名表單中複選欲回應的主題即可!。
  • Q3 我還不確定要不要報名,有什麼方式讓我更理解這個計畫、判斷是否適合報名嗎?
    若欲更瞭解本次計畫主題或賽制,歡迎報名線上/線下說明會(第七屆和泰公益夢想家說明會報名表單),將會安排主辦單位進行賽制說明,也會邀請歷屆學長姐進行經驗分享。
  • Q4 報名時需要提出一個完整提案內容嗎?
    本次計畫期待陪伴大家看到「自己」與各種議題的關係,因此,在報名階段希望大家梳理「看見什麼問題?」、「問題與我的關係為何?」「問題的現況發展如何?」,還不用直接進入問題解方的發想,不需要有完整的提案。
    和泰公益夢想家期待先陪你找到合適的問題,再透過「尋夢期」培力課程引導你產出解決方案企劃,以及「夢想實踐期」的社會創新組織參訪、業師諮詢等,最終能透過執行方案「夢想成真」、發揮社會影響力。
  • Q5 已經有既有提案能夠參加嗎?
    在書審階段僅須提出對於問題的洞察與想法,若已有既有提案,也可以按報名表單之內容針對欲解決的議題進行說明,到初賽階段才需進行企畫提案。說不定在梳理問題的過程中,既有的提案內容也會有新的發現或發想呦!
  • Q6 過程當中可以換隊員嗎?
    通過提案審查(書審與面試)、初賽名單公佈後,主辦單位將開放一次更換隊員之機會(相關辦法與時程將於入圍信件告知),且更換之隊員同樣需具備「大專院校(含碩博)或高中職在學學生」身分。為了提供每一位夢想家良好的輔導體驗,在這個階段之後,就不能再遞補新成員囉!
  • Q7 如果找不到隊友怎麼辦?
    有鑒於過往的經驗,還是會建議至少找到一兩位認識的朋友一起執行計畫,如果尚未找到合適的夥伴,也可以加入「媒合社團」,透過社團找到共創夢想的新夥伴!
  • Q8 可以重複報名不同隊伍嗎?
    公益夢想家希望大家在投入公益行動的時候,都能夠好好聚焦該議題,用心花時間與夥伴共同發想出完整的提案,執行過程中也認真將一個提案實踐出來。為了確保每個階段與活動的品質,每一個人只能參與一支隊伍哦!
  • Q9 如果我有什麼其他問題可以找誰詢問?
    若還有任何疑問,請透過活動信箱聯繫主辦單位
    ( KPMG 安侯永續 張嘉玲 Cindy 研究員 cindychang4@kpmg.com.tw )。

歷屆回顧

    1000+
    歷屆總參賽隊伍
    1200+
    歷屆累積總獎金
    (含實作津貼&獎金)
  • 第一屆
  • 第二屆
  • 第三屆
  • 第四屆
  • 第五屆
  • 第六屆
  • 評審及業師陣容

第一屆公益夢想家獲獎隊伍

競賽主題

弱勢關懷

為鼓勵大學生回饋社會及弱勢關懷,和泰汽車集團舉辦「第一屆公益夢想家」提案競賽,邀請大學生針對弱勢族群企劃提案,提供實質之幫助。

第一名

#弱勢關懷

楓杏社會醫療暨醫學知識推廣服務隊

前往澎湖提供義診服務、家訪衛教服務,並舉辦校園營隊。

第二名

#弱勢關懷

升學輔導種子計畫團隊

提供免費升學輔導資源,幫助超過百位弱勢考生應考。

第三名

#弱勢關懷

弘髮少年團隊

在全台十七個據點提供義剪服務,傳遞關懷與幸福!

優選

#弱勢關懷

漁村服務社

前往澎湖七美、提供教育營隊、路跑、家庭訪問等服務。

#弱勢關懷

Dr. Ugly團隊

活用醜蔬果製作沙拉、宣傳惜食概念。

#弱勢關懷

語言治療與聽力學歷

赴澎湖縣馬公市幼兒園,提供聽力及構音篩檢服務。

#弱勢關懷

Rumahku志工團

提供三軍總醫院外籍移工語言交流課程,降低語言障礙。

#弱勢關懷

一勾堂團隊

培養弱勢族群烘焙技術,試營運小型烘焙坊。

#弱勢關懷

社會醫療服務隊

前往台東縣成功鎮及東河鄉,提供義診服務及衛教知識。

#弱勢關懷

華語文教學志工隊

免費提供新莊地區移工中文課程,協助學員考取TOCEFL證書並就業。

第二屆公益夢想家獲獎隊伍

競賽主題

社會關懷:社會福利與多元族群關懷 (SDG3, SDG4, SDG10)

推動計畫建立均等的社會福利與資源,致力維護多元群體之權益與提升各面向福祉,採取行動可包括消除歧視、減少資源落差、發展優質教育、提供醫療保健服務等。

環境保護:環境與生態保護行動 (SDG13, SDG14, SDG15)

推動計畫維護陸地與海洋資源,致力環境與生態保護,採取行動可包括減少陸地與海洋之污染、降低氣候變遷影響、保護生物多樣性等。

永續資源:永續消費模式與物資循環利用 (SDG12)

推動計畫促進資源的永續循環,致力減少不必要浪費與物資再生應用,採取行動可包括減少廢棄物、回收再利用廢棄物品或資源、發展永續的消費與生產模式等。

地方創生:在地文化保存與社區發展 (SDG8, SDG11)

推動計畫強化在地特色與發展,致力於文化與自然遺產的保存,採取之行動可包括促進區域經濟、帶動人口回流、連結城鄉發展等。

第一名

#環境保護

Girl In The Oasis

開發菸蒂回收二合一菸盒,發起淨街除菸蒂行動。

第二名

#社會關懷

Foodeast

開發互動桌遊,促進新住民文化融合。

第三名

#社會關懷

直覺x職掘

多元實作體驗,激發國中生對職涯各種想像。

熱血實踐獎

#社會關懷

Just 4 Fun

引領待業者擁抱焦慮,打造正向交流社會。

行動延續獎

#社會關懷

暗房汽車咻咻咻

引領高關懷少年探索自我,與家庭對話。

卓越影響獎

#社會關懷

Marshmallow Squad

破除族群隔閡,促進跨文化融合。

第三屆公益夢想家獲獎隊伍

競賽主題

「在疫情時代下,我們所關注的群體與對象是否遇到了困難?社會上是否出現需要協助的人事物?」

公益實踐獎

#更生人關懷

暗房裡的人
專案主題 / 更生人關懷

關注更生人群體,致力傳遞他們的故事與聲音。

社會影響獎

#新住民文化學習

Foodeast
專案主題 / 新住民文化學習

透過越食煮憶美食互動遊戲盒,打破疫情限制,達成新住民家庭文化理解、憶幫助孩子用創新方式學習異國文化。

議題洞察獎

#家庭親子關係

直覺職掘
專案主題 / 家庭親子關係

後疫情生活,緩解青少年的家長與孩子互動的焦慮感,引導家長放手、尊重及信賴孩子的每個選擇。

佳作

#減塑綠色行動

綠色珍珠音調
專案主題 / 減塑綠色行動

在疫情下,綠色店家生意受到影響,希望透過推廣綠色行動,來鼓勵消費者改變消費模式及日常習慣,號召大家實踐綠色行動。

#東南亞文化交流

文輔華語文教學志工隊
專案主題 / 東南亞文化交流

舉辦線上文化交流課程及講座,並規劃數位教材幫助移工朋友融入台灣社會,持續在疫情下提供志工服務。

第四屆公益夢想家獲獎隊伍

競賽主題

社會關懷:更好的夢想未來

協助兒童、學生、或資源不足之弱勢對象前往更好的未來發展並完成夢想之行動。

移動服務:更好的移動未來

運用和泰集團移動服務(iRent/yoxi/和運租車)或其他移動工具協助解決多元社會議題之行動。

環境保育:更好的綠色未來

維護陸地與海洋相關之環境資源,致力於環境或生態保育、動物救援之行動。

社會關懷獎

#社會關懷

鳥日子
專案主題 / 身障服務&無障礙活動

辦理無障礙市集,以空間、文宣、溝通三個向使身障者可舒適參加市集,不會因為空間因素而影響身障者選擇,希望透過無障礙場域讓一般大眾及身障者有更多接觸交流機會。

#社會關懷

暖暖 Sunshine
專案主題 / 性暴力受害青少年支持

致力打造性暴力倖存者友善環境的團隊,使大眾更認識性暴力倖存者故事;透過建立倖存者匿名社群,提供安全、自在、易接近的支持管道,使倖存者不再隔絕。

移動服務獎

#移動服務

貳貳柒
專案主題 / 高齡者的移動需求

以「里」為單位設計社區活動,並透過接送服務、無障礙空間設計等降低長者出門門檻 ,期望長者可因陪伴與社區連獲得不同生命意義。

公益實踐獎

#社會關懷

好感研究工作室
專案主題 / 自閉症孩童學習APP開發

透過跨領域合作,開發兼具學習性與遊玩性的APP,激發特殊學生學習社會技巧。

#環境保育

U&M
專案主題 / 共享雨傘

U&M象徵著You and Me, U&M brella合起來即為Umbrella,U&M團隊結合大眾用傘需求及共享經濟模式,在台大校園內推行共享雨傘服務。

#環境保育

安普拉絲特φ 青少年去塑聯盟
專案主題 / 外送塑膠袋循環計畫

在校內發起「外送循環環保袋計畫」,以環保袋代替大量的塑膠袋,與校內學生可能訂購的飲料店家洽談合作,讓學生有更多減塑選擇。

第五屆公益夢想家獲獎隊伍

競賽主題

社會關懷

協助兒童、學生、或資源不足之弱勢對象,前往更好的未來發展並完成夢想之行動。

移動服務

運用和泰集團移動服務(iRent/yoxi/和運租車)或其他移動工具協助解決多元社會議題之行動。

環境保育

維護陸地與海洋相關之環境資源,致力於環境或生態保育、動物救援之行動。

公益實踐獎

#社會關懷

隊伍名稱
專案主題 / 視障者專門APP開發

研發「室內地圖APP」 ,一款專門為視障者建立心理地圖的手機應用程式,透過此線上輔具能更輕鬆了解室內環境與功能區塊,增進視障者對空間的熟悉度和定向能力。

#社會關懷

Play for Peace 阻凌玩家
專案主題 / 校園霸凌議題宣導與推廣

為校園霸凌教育製作創新遊戲,遊戲配合專門課程互動使學生更深入了解校園霸凌議題同時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社會關懷

從經開始
專案主題 / 月經平權關懷及教育

在月經普及教育中,團隊聯合高中生隊輔和小學生互動實作、宣講月經議題,由不同切入點介紹月經以及月經議題。

評審獎

#環境保育

外木山洗沙祭
專案主題 / 海洋環境保育及教育營隊

從校園出發拓展至社區,舉辦跨縣市的親子洗沙活動,期望透過行動讓更多人關懷土地、關心環境、看見塑膠對於環境的危害。

#社會關懷

飛越而上
專案主題 / 新二代文化教育推廣

安排新二代學生透過線上學伴、國際筆友以及文化體驗營,打破地域限制,更認識母國文化及建立自我認同。

#交通移動

架構來-孫那
專案主題 / 高齡者移動需求與關懷

培訓當地大學生使其具有老化及健康促進知識,藉由學生開著iRent 移動服務載高齡者到森林步道出遊,『iRent』在這場活動中不僅是移動載具,更是移動聊天室,創造學生跟長輩們交談的空間。

第六屆公益夢想家獲獎隊伍

競賽主題

回應世界的「永續行動」

洞察世界不永續的趨勢,解決可能的永續風險。

來自周遭的「社群網絡」

看見自己與周遭他人的關係,促進群體的和諧運作。

攸關個人的「生命課題」

從自己出發,發現身心健康的需求、創造自我價值感,使人人活得更安全舒適。

公益實踐獎

#社群網絡

自學力 製學例

完善自學生資源網絡

#生命課題

撐傘者後盾

癌症年輕照顧者心理調適與照顧

#永續行動

森永學堂

森林環境教育創新計畫

評審獎

#永續行動

楓杏社會醫療暨醫學知識推廣服務隊

澎湖離島醫療照護與醫學知識宣達

#社群網絡

Picker

拾荒者勞動環境改善與包容系統推廣

#生命課題

Career Venture

引領迷惘學生的AI職涯教練。

評審及業師陣容



評審

第六屆

吳正煌 組長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
馮 燕 名譽教授 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黃文瑞 召集人 和泰汽車永續發展委員會
黃正忠 董事總經理 KPMG安侯永續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熊毅晰 總監 天下雜誌
陳一強 副理事長 台灣影響力投資協會

第五屆

吳正煌 組長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
馮 燕 名譽教授 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黃文瑞 召集人 和泰汽車永續發展委員會
侯家楷 協理 KPMG安侯永續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楊御廷 執行長 社團法人城市浪人育成協會

第四屆

張靜瑩 組長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
馮 燕 名譽教授 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黃文瑞 召集人 和泰汽車永續發展委員會
侯家楷 協理 KPMG安侯永續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屆

王育群 副署長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
馮 燕 名譽教授 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黃文瑞 召集人 和泰汽車永續發展委員會
熊毅晰 總監 天下雜誌 調查中心
張士庭 營運長 Impact Hub Taipei

第二屆

王育群 副署長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
黃文瑞 召集人 和泰汽車永續發展委員會
熊毅晰 總監 天下雜誌 調查中心
林以涵 執行長 社企流
張希慈 創辦人 城市浪人

第一屆

熊毅晰 總監 天下雜誌 調查中心
馮 燕 名譽教授 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胡哲生 教授 輔仁大學企業管理學系
葉丙成 教授 台灣大學電機系
沈芯菱 青年公益家

業師

羊正鈺 學習家 創辦人/執行長
游智維 風尚旅行 共同創辦人
張寒瑋 綠能公益發展協會 副秘書長
劉姝麟 真實品牌工作室 創辦人
廖健妤 老玩客股份有限公司 創辦人
沈怡如 社團法人公益團體自律聯盟 秘書長
王品涵 社團法人台灣五角拌回收平權協會 共同創辦人
嚴天浩 情境科學教材 創辦人
巫彥德 人生百味 共同創辦人
許佐夫 多扶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創辦人
黃之揚 RE-THINK 重新思考 執行長
張希慈 SOUL LAB靈魂實驗所 執行長
謝怡婷 AppWorks School Recruiting & Program Manager
洪巧玲 微客公益行動協會 副秘書長
洪璿岳 貝殼放大 策略副總監
張士庭 Impact Hub Taipei營運長
侯勝宗 逢甲大學公共事務與社會創新研究所教授
鄭文普 青瓢有限公司 創辦人
林立青 《做工的人》作家
陳凱翔 One-Forty 共同創辦人